第23课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教案

发布 2019-08-26 00:31:55 阅读 4632

名师说课】本课的课题是“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关系着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稳定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着国家、地区的稳定与形象。作为未成年人,应从小做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具有强制性。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而法律是确认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准则。但是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仅靠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觉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懂得未成年人不仅享有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还要依法履行规定的义务,而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就是重要义务。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性。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围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这个中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前三课重心讲的青少年享有的权利,而这本课重点讲的是青少年在生活应履行的义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明确:

在实际生活,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未成年人在享有法律规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本课是从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义务的角度,教育未成年人要对社会负责,要学会尊重集体、尊重他人、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同时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公共生活与每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说它是本课的重点。从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看,他们对社会生活感到熟悉,但对“秩序”两个字感到陌生,尤其是社会公共生活为什么需要秩序,更不易理解,因此又是难点。

本课宜本课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十分在一定十分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搜集、准备相关法律、法规条文,结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就所在城市的公共秩序状况展开调查。本课教学宜采用:活动教学法、讨论**法、比较学习法、案例**法在教学中,一定要精选个案,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设计应是有层次、有价值的。

“以案说法”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清楚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

第一教案教材教案。

第1课时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

2. 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的社会公共生活的消极后果进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意义。3.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发自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比较、案例分析等方法,理解没有法律规范给社会公共生活带来的消。

极后果,从而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良好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

社会公共秩序。

难点:社会公共秩序的践行。

案例(一)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案例(二)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1.让学生板影:画圆,画矩形。

一生带尺规 ② 一生用手画(不用工具)

2.比较后,让学生谈感受。

3.最后明确: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维护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尤为好此。

1.生活**。

1)学生介绍“口香糖”事件。

2)思考:该事件留给我们思考是什么?

3)师生交流明确:

社会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的自觉维护。在天安门广场祖国的心脏、窗口地方,乱吐口香糖,给他人、给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造成破坏,这既是一种不道德行为,也是一种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广大游客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再做这样的事。

2.红绿灯变奏曲。

1)指导学生比较p81的两幅图。

2)思考:① 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② 行人乱穿马路,是小事,还是大事,为什么?

3)师生讨论明确:

这种行为既关系到自身安全,也关系到城市文明形象。

这种行为违反了公共交通秩序。

4)继续讨论p82:在没有往来汽车时,并能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可以闯红灯吗?为什么?

5)别人都那么做,我不做就是“傻冒”吗?为什么?

① 从众心理也应以坚决遵守规范,纪律为前提。

② 社会风气要靠每个人点点滴滴的行动改善。

6)小结: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范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社会是由许多成员共同组成的,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秩序,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3.识图辨义。

(1)学生指认图标是什么?

(2)设立这些图标有何意义?

(3)了解骑车十不要p83

4.“一米线”的作用。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3的镜头。

(2)讨论:

这位女士的行为恰当吗?为什么?

(3)了解“一米线”相关信息。

4)明确“一米线”的作用。

课堂小结: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我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就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作斗争的有力**。

无数事实表明: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刚果中学生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课时依法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法律与社会公共生活的不可分性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内涵;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

怎样履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讨论**、实例分析、情境假设等方法,进一步认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树立主动尊重他人权利,关爱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品质和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

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难点。实际生活学习中遵守秩序不能见之于行动。

案例(一)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案例(二)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因为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

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提问:1.为什么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

2.会公共秩序主要包括哪些?

3.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法律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

1.**动画《小明的一天》。

内容:1) 小明早晨骑车上学的情景。

2) 上课了,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

3) 中午,小明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情景。

4) 下午阅读课,小明在阅览室的表现。

5) 放学后,小明走进了网吧。

2.学生讨论交流:

(1)小明哪些做法是对的?

(2)小明哪些做法是不对的?

(3)他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说明理由。。

3.结论: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学校也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秩序。

4.反思:二)中国球迷输了。

学生**书本材料p84

讨论:(1)为什么说中国球迷输了?

2)在社会生活中,只要自己遵守社会秩序就行了,别人遵不遵守是执法部门的事,说说这种观点错在什么地方。

3)在我们的学习中,许多规则需要遵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序的环境需要维护。为此,我们能做些什么?

4)考场上,我们应遵守考场纪律,维护考场秩序。若是无教师监考,我们还能做吗?

5)班级规定,大家轮流打扫卫生,不打扫受罚,王小刚还是不打扫,应该按规定处。

罚。有人说:“算了吧,少他一个也无所谓。”你同意吗?

三)生活一幕。

班级同学自愿组队,在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围绕遵守公共秩序问题,自由创作,上。

台表演。1)食堂买饭 (2)车站等车 (3)阅览室看书。

讨论:我们应怎样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教师小结: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还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四)活动制定班级文明公约。

1.活动发动:在学校生活中,发生在我们学生身上的不文明行为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每位同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争创文明班级,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为班级制定一份文明公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初四级部主题教育系列3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火车之所以能够奔驰千里,是因为它始终离不开两条铁轨 风筝之所以能高高飞翔,是因为它总是情系着手中的线 宇宙间无数颗恒星亘古不变地灿烂,是因为它们都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于铁的纪律,企业的竞争力 于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样,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