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三從四德 三綱五常 七情六慾

時間 2022-11-19 23:54:14

1樓:匿名使用者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儀禮、喪服、自夏傳》)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2樓: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中國傳統禮教中,對於女性的要求比較苛刻,其中所謂的“三從”、“四德”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麼什麼是“三從”、“四德”呢?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3樓:基層小螞蟻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

仁、義、禮、智、信。[1]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於孔子,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今社會,道德缺失,也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學習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才是教育子女、待人接物的正確法則。

三從四德是漢族古代習俗之一,“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三從四德”,是一種中國古代女性的道德規範,是為適應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範要求。

4樓:0o阿貓

是古代封建對女人的各種約束

什麼是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七情六慾?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從指;未嫁從父.即嫁從夫.夫死從子.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六種感情.六慾指;生.死.目.口耳.鼻.

6樓:匿名使用者

“三從四德”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範要求。

這是董仲舒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提出了的理論。“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體現了整個封建統治的各種關係,成為封建立法的指導思想,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控制人們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亂”的思想**

七情六慾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一些心理反應。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

醫家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六慾:眼、耳、鼻、舌、身、意。

佛說六識 :眼、耳、鼻、舌、身、意

產生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樂、愛、惡、欲

7樓:匿名使用者

桃園三兄弟到**家吃酒,這是三從**。井岡山、王剛、郭德剛常年在外工作。這是三綱五常。那個七情六慾就更好說了,天上得七仙女來到了北京得六郎莊找牛郎來了白。